大连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管窥万象,理润四海,培养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管理人才
发布时间:2024-09-18 13:51:11   


一、栉风沐雨,革故鼎新,致力培育高素质管理人才

1.学院发展历程

大连工业大学管理学院,作为学校的重要教学科研机构,肇端于1993年成立的经济贸易系。1998年开设工商管理专业,招收首届本科生;2004年成立管理与社会科学学院;2006年招收首批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2009年正式更名为管理学院。自1993年创建以来,学院已经走过31年光辉历程。

 

1.png

 

图1 学院发展历史沿革

经过三十余载砥砺奋进,管理学院以国际认证为抓手,全面贯彻负责任管理理念,坚持管理与食品的学科交叉融合,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以使命愿景推动学科和专业协调发展,追求高质量、有特色的教学和科研成果,2022年通过全球三大商学教育认证体系之一的BGA(Business Graduates Association)国际认证,成为中国东北地区首个通过BGA金牌国际认证的院校,标志着学院在商科教育领域达到了国际认可的高水平。锐意进取,精益求精,管理学院正向着通过AACSB ( The Association to Advance 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 )国际认证再接再厉。

 2.学院使命与愿景

1.png

 

图2 学院使命与愿景

3.学院学科专业发展

管理学院目前具有1个“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和“农业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点,工商管理及工商管理(ISEC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物流管理4个本科专业,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2个、省级创新创业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大学生实践基地3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22门。目前在校生1389人,其中本科生986人,研究生403人。


 3.png

图3 学院学科专业布局

 

管理学院具有一支由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优秀教师、双师双能型教师组成的 45 人的专业教师队伍,包括教授12人、副教授16人、讲师17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8人,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18人,硕士生导师35人,辽宁省教学名师5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师资博士比率 56.5%,45 岁以下25 人占比 55.6%,中青年教师是学院发展的主要力量。

管理学院拥有辽宁省社科联重点研究基地 1 个,大连市社科联研究基地 2个,大连市社科院研究基地 1 个,辽宁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 1 个,在老龄产业管理、中小企业管理、创新创业管理、人才测评等领域初步形成了学科发展基础。

三十余载风雨兼程,管理学院师生勠力同心,在党建工作引领下,质量为基,育人为本,深化改革,取得了越来越令人瞩目的成绩。

二、党建引领,立德树人,不断深化育人体系建设

管理学院党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为群众办实事、促进工作开展贯穿始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目标,构建“三全育人”培养机制,五育并举,不断深化育人体系建设。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动师生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4-1.jpg 4-2.jpg

图4 学院党委党建成果汇报

 

1.课程思政,润物无声

整合资源,多措并举,大力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有效融为一体,努力实现课程思政建设与专业教育质量的双向提升。通过教师研学讨论、课程思政示范课堂,“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坊”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思政教育与专业融合的能力、水平与技巧。坚持管好各类思想文化阵地,严把教师引进、课程建设、教材选用等重大问题。开展百余项爱党爱国主题的思想文化活动,不断提升师生的爱党爱国情怀与意识。实施“党团共建”品牌活动,把团员、青年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

5.jpg

图5 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坊交流会现场

 

2.精神之光,榜样的力量

为汲取榜样力量,谱写奋斗华章,管理学院自2014年起,每两年举办“精神之光·榜样的力量”颁奖典礼,嘉奖优秀师生。典礼设有“不忘初心·立德树人”、“厚德勤学·知行创新”、“笃行致远·德才兼备”、“灼灼其华·群星熠熠”、“青春无畏·使命担当”、“同心协力·群木成森”等篇章,激励师生见贤思齐,自强不息,奋发有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6-1.png 6-2.png

图6 精神之光颁奖典礼现场

2021年以来,管理学院师生四个支部全部获评学校“校园先锋示范岗”。2022年,获批我校首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2024年学院党委获评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三、质量为基,理念先行,持续推进质量体系建设

1.创新管理理念,培养特色大健康管理人才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并发布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方案。为承担发展海洋食品、养老产业之社会责任、实现同类型学院间的差别化竞争优势,学院在继续发扬轻工特色优势的基础上,依托大连工业大学食品优势学科资源,最终将大健康管理作为使命和愿景的特色。充分利用学院在海洋食品、养老产业等领域的科研优势和社会服务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因此,管理学院秉持“培养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者”的使命,致力于在海洋食品、养老产业等领域的大健康管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为国内外大健康管理领域知名的商学院。学院以“责任坚持、明理务实、团结和谐、卓越贡献”为价值导向,推动“创新驱动、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卓越教学与师资、终身学习与持续改进、全球合作和国际化”五大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

2.优化质量标准,塑造特色人才培养质量标杆

为践行使命,实现大健康管理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将“创新驱动、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卓越教学与师资、终身学习与持续改进、全球合作和国际化”五大发展战略落到实处,为实现高质量特色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创新驱动。在教学创新方面,学院严格按照《大连工业大学课程建设质量标准》要求,将专业教师开展教学创新作为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标准,鼓励教师更新教学内容,引入学科发展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以启迪学生的思考、联想及创新思维。为鼓励校企合作创新,特制定《管理学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的实施意见》等。

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将“责任与可续”融入课堂,体现于每一门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与课程内容当中;在2024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中,单独增加《责任与可续管理》学科基础课程,将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具体执行到一师一生一课堂,切实纳入教学质量观测与监控。

卓越教学与师资。为引进高层次人才、促进学院教师队伍水平不断提升,通过《大连工业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管理的实施意见》,优化人才服务管理,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提供有力保障。在教师师德管理方面,学院依据《大连工业大学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试行)》和《大连工业大学教师师德考核办法(试行)》,对存在师德失范行为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制度,确保教师队伍的纯洁性和高尚性。

终身学习与持续改进。学院通过制定《管理学院绩效考核实施办法》,鼓励教师终身学习、各项工作持续改进,切实提高工作绩效。同时制定《大连工业大学学科建设与科技发展贡献度评价办法》,明确科研评价的范围、标准和奖励政策,以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的科研贡献,激发教师的科研热情和创新精神。

全球合作和国际化。为鼓励促进全球合作和国际化,实施《大连工业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出国(境)研修专项计划实施办法》,旨在提升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双语教学能力。

此外,为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出台《管理学院关于提升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指导性意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将研究生参与导师科研项目的情况纳入评奖评优的评价体系,通过《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办法》和《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办法》等制度,激励研究生在学术论文发表、科创竞赛、科研项目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

 

3.构筑质量保证机制,确保教育品质持续提升

在快速变化的教育环境中,构筑坚实的质量保证机制是确保教育品质持续提升的关键。

第一,常规内部评估是自我审视的基石。学院定期对教学活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学生发展等方面进行全面审视。通过设立明确的评估标准与流程,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法,如课堂观察、学生作业分析、教师自评与互评等,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性与全面性。内部评估不仅是对现状的反思,更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引。

第二,外部审查与权威认证是学院公信力的保障,更是教育质量国际认可度的彰显。学院全体成员秉持精诚合作的精神,成功通过了BGA金牌国际高标准认证,这一成果不仅是对学院教学与管理体系的全面肯定,也进一步提升了学院在国内外教育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为确保教育成果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学院定期实施“访企拓岗”活动,深度融入企业实际,从人才培养方案的精心策划与严格执行,到学生实习实训的精心安排与就业渠道的积极拓展,每一步都力求精准对接行业前沿与企业需求。在此过程中,学院不仅收获了企业界的广泛赞誉与积极反馈,更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诚恳听取各方宝贵意见与建议,针对不足之处迅速响应,精准施策,持续优化。系列举措不仅强化了学院特色人才培养的鲜明定位,更确保了所培养的人才能够精准契合社会及企业的发展需求。

第三,数据驱动决策制定是学院科学管理的核心。在信息化时代,数据已成为教育管理的重要资源。学院正在建立一套科学的数据收集、分析与应用体系,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教学质量、学生表现、师资配置等关键指标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基于数据的决策制定,能够更加精准地识别问题、预测趋势、制定策略,为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第四,学生反馈是质量监控的晴雨表。学院通过学生评教、问卷调查、师生座谈会、意见箱等多种渠道收集学生意见与建议,将反馈结果作为教师持续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学院将反馈结果分别以量化打分和具体评价意见的形式反馈给授课教师和管理团队,促进教师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第五,持续改进文化:质量提升是管院人的永恒追求。构筑质量保证机制的最终目的是形成持续改进的文化氛围。学院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作为永恒的追求目标。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质量意识教育、鼓励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等方式,实现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的良性循环。

微信图片_20240914102754.png




图7 校院系三级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4.展现卓越成效,赢得行业广泛认可

从近三年学生评教结果看,学生对学院教师及本科教育总体上评价十分肯定。学生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达到98%以上,学生对学生管理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学院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建立,持续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多元化支持,近三年学生就业率平均达90%以上,获得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满意度达到85%以上。

四、与时俱进,深化改革,提升本科教育教学水平

学院以建设一流专业为目标,引导教师持续开展教学改革并形成卓越教学成果,优先为教育活动持续提供优质资源,推动学生提高学习意愿并形成一系列突出的学习业绩,培养出一批品学兼优的管理人才。

1.德能兼备,思政先行

学院始终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开展师风师德专题教育,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质量育人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实现课程思政专业全覆盖、课程全覆盖。学院落实课程思政取得显著成效,《会计学》课程入选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组织行为学》等7门课程入选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8.png

2.改革创新,成效显著

学院以大健康管理新商科人才为培养定位,坚持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和创新实践,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探究新时代育人规律和人才特征,致力于探索实践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着力提升特色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培育教育教学成果,充分发挥育人实效。

近五年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2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27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24项,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9项,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16项。

9.png

10.png

3.完善资源,加强保障

基地建设。学院自办学以来,不断加大条件保障力度,增强优质教学资源投入,拥有省级研究基地2个、市级研究基地4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1个,以及2个综合实验室和1个创新创业中心,为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课程建设。学院持续创新课程改革,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教育手段,采用线上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虚拟仿真等教学模式,紧跟时代发展趋势,更新课程内容,《财务原理》课程获评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经济学》等22门课程获评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11.png

图8 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证书



12.png

校企合作。以校企优势互补、互惠共赢为原则,以企业支持大学教学、大学教学服务企业为中心思想,学院与各类企事业单位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管理咨询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学生实践教育基地42家,每年共可接纳实习生约350人。2024年学院与中科院曙光集团合作建设“大数据产业学院”。通过实践基地建设,与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人才互补,促进实践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4.开拓渠道,国际交流

学院积极寻求与国际知名高校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合作交流机会。2023年学院正式通过BGA金牌国际认证,成为中国东北地区首个通过BGA金牌国际认证的院校。依托BGA等国际化认证平台实现与国际院校资源的共享,为培养师生国际化视野提供机会,主动引进外国师资营造国际化氛围,培养学生的国际化和跨文化管理能力,提升专业对来华留学生的吸引力,在学院的特色发展方向上形成国际化影响。

五、育人为本,成果丰硕,铸就卓越人才培养高地

(一)育人目标:持续推进,育人不辍

管理学院将继续以海洋食品、养老产业等大健康管理新商科人才为培养定位,以推进AACSB国际认证和新文科认证为手段,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形成具有社会责任感、负责任管理意识的,推动组织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人才的培养特色。

(二)育人成果:硕果累累,英才辈出

在卓越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管理学院育人成果丰硕,成绩令人瞩目。在科创竞赛方面,管理学院学生积极参与,屡获佳绩。他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在国家级、省级乃至国际级的科创赛事中脱颖而出,赢得了荣誉和认可。这些竞赛经历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对科研的热爱。仅2019-2023年就获得国家级竞赛奖项72项,获奖学生人数百余人;省级奖项多达千余人次。

尤为显著的是,在近几年的学生创新创业竞赛项目中,超过半数的获批选题紧密围绕大健康管理领域展开,这一鲜明特征不仅深刻彰显了学院在特色人才培养方面的精准定位,更有力地验证了学院育人成果的卓越与显著,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健康产业前瞻视野的精心培育与积极引导。

13.png

14.png

15.png

此外,管理学院学生积极探索创新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投身学术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学生还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创新创业及服务社会等活动。

“桃李满天下,春风化雨心。”建院以来,学院在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国际贸易等专业领域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这些人才在各自领域展现出卓越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符合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薪火相传,这些人才秉承“管窥万象,理润四海”的专业精神与职业素养,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部分杰出校友已担任高层管理者职务,为企业管理业绩的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学院的精心培养下,管理学院学子们将继续书写辉煌的篇章。





材料撰写/马亮亮、姜海鸣、肖洁、张鹏飞

编辑/王岩

审核/岳琴、杨卫华、赵耀